English

婺源生态农业试点获重大进展

山川添秀色 田园更美丽
2000-03-25 来源:光明日报 通讯员 汪立新 江进民 记者 王绍雄 我有话说

本报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的江西省婺源县,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,日前获得了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称号。1999年,该县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产品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已达到46.4%,初步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,促进了全县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。

婺源县位于赣东北的赣、浙、皖三省交界处,是南宋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朱熹的故乡。记者最近到该县采访,所到之处,只见青山滴翠,江河清澈。县委书记朱荣辉、县长徐信国告诉记者,几年来,他们把发展生态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,取得了丰硕成果,荣获“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”、“全国绿化先进单位”称号,其绿茶因无任何污染分别获得了全国最高等级“AA级绿色食品证书”和“诺贝尔世界博览会”金奖。他们建立了188个“自然保护小区”,这一做法获得了维也纳世界发明协会的“世界科学与和平贡献奖”。

婺源县根据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特征,将全县分为三个生态农业区域,做到分类指导、突出重点、有效开发。茶业历来是该县的支柱产业,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处于疲软状态下,他们瞄准绿色食品市场,打出“生态牌”,闯出一片新天地。1999年大鄣山茶生产量为650吨,产值2300万元,以大鄣山茶为主的有机茶开发,拉动了全县茶叶经济的再度发展。荷包红鲤鱼是婺源特有物种,也是经农业部确定的优良淡水鱼种,为使这一特色产品形成规模效益,几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万亩红鱼工程,大力推广水库网箱养鱼、稻田养鱼和流水鱼塘养鱼模式,形成了1.7万亩的养殖规模,年产量达1450吨,产品远销北京、上海、南昌等大中城市。

该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生态工程建设,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,建立优质、高效、高产的商品粮基地10万亩,油菜基地10万亩,红花绿肥基地5万亩,无公害蔬菜基地5400亩,农产品品质相应提高,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。他们依托山区优势,合理开发野生资源,每年约有300多吨的山药、山菜、山果销往县外。

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中,该县抓了三项工程。一是实施绿化工程。他们坚持“以封为主,封、改、造相结合”,五年来共完成人工造林23.15万亩,封山育林面积75.75万亩。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4年的73.7%提高到现在的81.5%,年均增长1.91%,属全国之首。由于植被覆盖率高,有效地涵养水土,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。二是实施能源工程。他们在成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之一的基础上,又新建钟吕、长滩、汪潭三座水电站,基本满足了全县电力需求。为了节约和保护森林资源,他们还“改燃节柴,改灶节柴,发展沼气”。目前,全县砖瓦厂、机关食堂和城镇居民都已改烧柴为用电用气用煤,农民用“老虎灶”烧柴的传统习惯正在逐步改变。三是实施生态农药工程。该县相继开发出系列生态型农药,这些土农药,不但速效、高效、廉价,而且易于降解,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。

他们充分利用境内优美的生态环境,把生态牌延伸到旅游业上。去年8月,县委、县政府聘请中国旅游学院专家,对该县旅游资源进行考察、评估、论证。把婺源的旅游定位在以生态环境为依托,以人文环境的保护为基础,建成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。目前,这一总体规划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